Nov 26, 2024
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投资者难免会遇到一些陷阱,有的甚至会让投资者血本无归。前段时间,一位八旬阿婆就被美容院骗走了135万元积储,之前也有老年人买银行理财产品误买了40万元的保险,诸如此类的事情无一不给投资人敲响金钟。希财专家指出不仅仅是老年人,年轻人也应该有所重视,应认清理财中某些陷阱,多一个心眼,才能在理财路上找到致富道。
陷阱一:信用卡的理财误区
在急需用钱时,信用卡也可透支套现,然后进行投资理财。但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通常有一些误区和陷阱,对于不精于计算的市民往往就迷失在那些各种各样的费率中,最后认为占了小便宜实则吃了大亏。例如一些发卡行会主动将持卡人的卡片晋级为白金卡,而没有考虑到年费等费用的市民就很容易因捡便宜的心态而致使资金损失。
陷阱二:银行理财的隐性误区
在很多人心目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一件非常稳健的理财方式,然而在银行理财产品中仍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需要投资者注意观察。如许多投资者认为购买产品后就开始计息了,但实际上,理财产品在征集期间是只按活期利息计算的,征集期通常为3-10日。征集期越长,对最后的实际收益影响越大。希财专家建议,如果可以的话,尽量让收益最大化,选择征集期后期投资收益最大。
此外,许多人都认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银行并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其实不然,银行对不同的理财产品收费不一样,如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5.8%,销售费率0.4%,托管费用0.05%,如果投资者最终拿到的投资收益是5.8%的话,销售费和保管费即是银行的隐性费用。所以提醒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多询问理财经理,选择平等收益但隐性收费率低、起息早、到账快的理财产品,保证利益的最大化。
陷阱三:网销保险的诱惑
希财专家称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保险的各种陷阱可谓层出不穷。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多保险公司也盯住了网销保险平台,于是各种互联网保险层出不穷,降低了门槛的网络保险通常以高收益率作噱头,一旦投资者忘记了对风险的重视,就很容易掉进这些圈套中。
例如,在当前互联网上销售的保险产品中,一些产品以“保本保收益”、“收益可达20%以上”等诱惑性信息为噱头,打着帮投资者购买原始股等有价证券的旗号,让投资者的资金汇入别人账号中骗取钱财。希财专家提醒,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不要被高收益所诱惑,一定要认清销售人员和投资途径的资质,遇到需要往某人账户中汇款的要求,一定要当心防止掉进陷阱当中。